养儿子可真不是容易的事,康熙体会到了身为一个父亲的烦恼,对身边近臣诉说起自己受到的“气”。
四位太傅们太大惊小怪了!
“是太子自己喜爱学习,这是好事,他们倒还觉得是朕在逼迫太子进学。”
康熙嘀嘀咕咕,好似很有怨气。
南书房近臣高士奇听他发牢骚,越听越觉得帝王是在口是心非。
孩子自己爱学习不好吗?孩子优秀了反过来怪父亲给孩子压力,这是什么道理?
高士奇学识渊博,作为深受帝王宠幸的近臣,自然能猜测到几分帝王的心思。
瞧瞧皇上说的,看似是抱怨,其实是不动神色在炫耀太子勤奋好学、学习出众。
他又一思索帝王给太子找的四位太傅,张英、汤斌、熊赐履、李光地,全都是品德上佳,学富五车的学者,对待学问严谨而认真,能让那四位严格、认真、负责的太傅共同来劝说帝王,那皇上是对太子有多严格?
高士奇心中一动,不动声色地劝说康熙,将话说的巧妙而动听:“皇上指的这四位太傅来教导殿下,是相信他们的为人与品德,那四位也确实是严谨进学的大学者,此番他们共同来进言请皇上放松太子殿下的学业,这不正说明了太傅们对殿下的学习成果非常满意吗?”
康熙抱怨的表情微妙收起,果真绕了过来。
也是,要不是对太子满意,太傅们还能说出那样的话来?
“整得倒像是朕有多么苛待太子似的,”康熙愤愤不平,散发出来别扭的小情绪。
早就知道帝王脾性的高士奇微笑答道:“皇上喜爱殿下,太傅们维护殿下,大家都是在为了太子殿下好,只是其中定是有了什么误会,皇上何不去问问殿下想要什么?”
挤在师傅们与康熙之间,引起这个误会的关键人物是太子,要解开这其中的误会,当然是太子自己出面最好了。
高士奇委婉地劝说帝王:大家都知道您重视太子,关心太子,可您不能憋在心里,您要表达出来,这样太子殿下也能感受到您的父爱,太傅们也不会产生误会。